时光飞逝,犹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马上就要在首尔度过第二个春天,春夏交替之季,即不像北京的清爽,也不像上海的阴雨连绵,偶尔突出其来的淅沥小雨,让年轻的上班族措手不及,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雨伞成了中年男人的标配之一,虽然我更喜欢干爽的气候,偶尔的小雨也勉强能接受。

与韩国的缘份始于十年前入职三星中国,那会儿开始对韩国的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但也主要是局限于饮食文化上,谁曾想,十年后竟有机会再续前缘。

为什么是韩国

异国打工人并不在我的规划清单里,只不过正好公司有机会可以 relocate 到首尔,看着距离也不是很远,从北京飞首尔比回一趟老家还方便,加上比较有竞争力的福利——韩国政府为外籍员工提供长达 5 年(后来又延长到 20 年)的 19% 固定税收优惠,这意味着什么呢?原本在国内超过 96 万的部分要按 45% 的税率来交税,如果只看现金部分,基本上 HR 都会把现金控制在 96 万以内,总包剩余的部分用期权或股票补齐,所以,现金部分的年税率基本上跟韩国的 19% 相差无几,大头还是在股票期权,45% 的个人所得税只是第一道税,如果在期权行权或者限制性股票(RSU)解禁时,股价高于授予的价格,还有第二道税——20% 的资本利得税等着你哦,一千万的股票,到手就缩水了一半,换作你,你肉疼不?

疼归疼,那又有什么办法呢?作为打工人,只要你在这个体系里,你是完全没有办法的,一点办法都没有,除非——跳出这个体系。税率优惠对高收入人群而言,犹如甘露,诱人且难以抗拒,加上韩国的 19% 税率对于股票所得税的计税方式并不是按全额计税,而是像资本利得率一样,按差额(解禁时的价值减去授予时的价值)计税,一年省个几十上百万,你说香不香?

准备工作

从做决定到一切准备就绪,前前后后也不到两个月,2022 年下半年虽然北京的疫情已经开始全面放开,但还是有诸多不便,签证和体检基本上花了大半个月,加上为孩子申请学校,从发出申请到收到录取通知,基本上也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万事俱备,就等搬家打包行李了,好在公司有相应的供应商提供一条龙的 relocation 服务,从打包搬家到找房子入住,基本上不用自己太操心。看着 17 箱行李打包运走,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我还担心 17 箱东西是不是太多了,基本上没带啥家具,唯一的家具也就是我的办公椅了。后来听说另一同事打包了一百多箱,OMG,这是把整个家都搬来了吗?

超预期的接机待遇

临登机前,收到了接机人联系方式,大概 2 小时的航程,很快就落地仁川机场了,飞机刚停稳,就听见广播叫我老婆的名字。我心里一阵纳闷:“难道是我司来接机了?这跟我理解的接机好像不太一样啊” 于是开始脑补韩剧中几大财阀手眼通天,控制各行各业的情形,心想:“难道 Coupang 也是由财阀控制的?这势力范围都扩张到民航啦?” 转念一想:“不对啊,为啥叫的是我老婆的名字,不应该叫我的名字吗?”

只见一韩国空姐径直朝我们走来,“请”我们先下机,在机舱全体人员的注目下,我们一家四口出了舱门,在一位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来到出机口的大厅,只见 3 个身材挺拔的小哥在等着我们,看着那着装打扮,我很快意识到,这并不像一般的工作人员,像是身着便衣的警察,然后操着一口韩式的英语问我们:“你们之前有来过韩国吗?”

果然还是韩剧看多了,我就说公司派人接机应该也是喊我的名字嘛,我回复道:“This is our first time in Korea”

“你们来韩国做什么?” 那位便衣继续问道

“I am here for work, I am an employee of Coupang” (特意提了一下公司名称,好歹 Coupang 在韩国也算得上是国民级的应用了)

然后,检查了一下我们的护照,就放行了,我也一脸懵逼,不知道发生了啥,为啥要盘问我们,好在也没啥事,出机场后也一切顺利,也就没把这段经历放在心上,直到去办驾照,我老婆的申请被拒了,说是出入境记录有问题,在代理公司派来的助理的帮助下,终于搞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儿了。

竟然是因为“重名又重护照号”了,也就是说我老婆的名字和护照号跟一位 10 年前在韩国黑下来的中国女人重了,怎么知道是黑下来的呢,因为,最后一次出入境记录是入境记录,在那之后再也没有出境记录。

我滴个天啦,这种情况也被我们碰上了,好在我们的护照都是 2022 年新发的,无论是时间线、还是旧护照号,都能证明跟我们没关系,于是,在代理的帮助下,给我们用韩文写了个小纸条,让我们交给社区负责办理出入境记录的工作人员,然后,重新打印了一张出入境记录,总算是拿到驾照了。

以为这就万事大吉了,没曾想,第二次来首尔的时候,我们又一次享受「优先下机待遇」,在我们的解释下,便衣警察给了我们一份文件,让我们联系文件上的电话,把这个事情给彻底解决掉,我跟老婆开玩笑道:“这优先下机的待遇一般人还享受不到呢。”

“优先下机是挺好的,但是老是盘问也很不爽啊,下次让他们盘问你试试。”

物价

刚到首尔的那天,我们下榻在 Coex 旁边的 Oakwood 酒店,收拾完毕,已经到了傍晚,肚子有点饿了,于是打算出去找个地儿品尝一下韩式美食,从一楼出了酒店,马路上兜了一大圈,也没有找到啥餐馆,而且走在大街上,感觉自己就像个文盲,一个字也认识,孩子们都走不动了,终于看到有一家餐厅,看招牌像是吃海鲜的,于是顺着旁边的楼梯上了二楼,门口摆着一个大鱼缸,服务员一口韩语完全听不懂,我们说英文好像她也听不懂,无赖之下,请出了唯一会中文的后厨来帮我们点菜,后厨操着一口蹩脚的中文,勉强能听懂,七七八八点了几份,看起来也就是像上海小吃似的,结果一结账,14万韩元,吃饭结账从来没遇到这么大的数字,有点儿没反应过来,结完账,掏出手机计算器一算,差不多 750 RMB 了,就那么点儿破小吃,在国内撑死也就 300 块,顿时对首尔的物价有了一个体感的认知。

第二天决定在酒店里自己做饭,酒店房间是带厨房的,工具一应俱全,不如自己做吧,下去发现了一个超市,一看肉价,上面标着2900 / 100g ,这数字,我尝试用北京的物价来 mapping 发现脑子一时算不过来了,一颗白菜 80 RMB,10 瓣大蒜(相当于1-2 颗蒜头)15 RMB,也没多少东西,一结账,一千多 RMB 没了,回到酒店拿着 Google 翻译对着小票翻译看明细,发现价格基本上是北京的3倍,可能楼下超市是中高端超市,价格比一般的超市要贵点儿,晚上弄好了 Coupang App,体验了一把自己开发成果,说来也是奇葩,上百人的研发团队开发了一款连自己也没有真正体验过的 app,估计这种情况放眼全球也不多见,体验了一下把火箭配送,生鲜食品在早上 7 点准时放到酒店门口,配送盒里还放着 2 个冰袋以保持食材的新鲜,价格嘛,比楼下超市还便宜一些,差不多是北京的 2 倍。

来之前对首尔的物价有所耳闻,听说韩国人对于中国人拿着勺子挖西瓜吃觉得不可思议,以为是开玩笑,当我在超市里看到西瓜的价格时,终于相信了那不是玩笑,在北京 30 块一个的麒麟瓜都感觉有点不便宜了,再看看 200 RMB 一个的绿皮瓜,先把财务自由放一边,咱先水果自由吧。

为了看看首尔一年的生活成本到底有多高,我每月都会记录一下进账出账,一年下来,发现一个月没有个 2 万 RMB 基本上日子会过得很拮据,这还只是日常生活开销,像冬天添置两套羽绒服、再出去滑个雪啥的,3-4 万RMB 轻轻松松就没了,这还不包括房租和孩子上学相关的费用哦。平均下来,每个月 3 万 RMB 开销。

就医

刚来没几个月,孩子就感冒发烧,大晚上去附近的医院看个急诊,基本上 1500 RMB 是起步价,好在有商业保险,除了牙科,基本上是够用的,用我同事的话说,那个额度还不够用,基本上那人快不行了。看病就医都要提前预约,可问题是,谁知道自己啥时候生病吗?等真正生病的时候,又来不及,急诊并不解决问题,只能缓急一下症状。

对于支持医保直付的医院,体验确实不错,全程都有人带着,药给送到手上,切实的 VIP 待遇了。因为不会韩语,每次去医院都只能用英文跟医生沟通,大家也知道,那些医学专业词汇,太 TM 难记了,每去一次医院都能学上好些个单词,对于一些比较晦涩的词汇,医生只好打开谷歌翻译,韩中对照着讲解,基本上也无大碍。

记得有一次牙疼,去附近的医院看牙,上来就领我去拍 X 光,我以前基本上不怎么看牙,唯一一次看牙医好像还是吃火锅的时候一个花椒小枝藏在槽牙缝隙里没弄出来而发炎了,从来没见看牙齿还拍 X 光的,把我给吓着了,我问医生助理,为啥上来还没看医生就先让我拍 X 光?我说我不拍,先让我见医生,医生助理无赖之下,只好带我去见医生,原来是个年轻小伙子,给我耐心的解释为啥要拍 X 光,因为牙龈肿了,看不到里面是不是有智齿,所以需要用 X 光确认一下,好吧,就配合拍了一下 X 光,果然是有智齿,医生建议让我拔了,还好我提前问了一下牙科的保险报销情况,得先自己垫付,而且报销是有上限的。

我一直对牙医的印象不太好,因为每年体检的时候,牙科医生就建议我把智齿给拔了,我一直搞不懂,像这种坑人的治疗方式为啥还能堂而皇之的到处推广,凭我的直觉,一旦上了他们的船,就再也下不来了,拔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唯一一次看牙医的经历是在北京,就把槽牙缝隙里的花椒枝给弄出来,开了点消炎药就没事儿,要是让这么动不动就拔牙的医生治,指不定给搞成啥样呢。

我就对医生说:“I don’t want to have a extraction right now. Please prescribe some antibiotics first. If there’s no improvement after I finish the medication, I will consider the extraction.”,医生给开了一周的量,结果还没吃完,牙就没事儿了,自此,我更坚信,不能被那帮坑人的医生给忽悠了。

(未完待续。。。)